近日一则“2024年我国出生人口或迎小幅反弹”的消息,让人口问题再次成为热点话题。据多位专家预测,今年出生人口数应该会有一些向上的波动。
不少网友表示,高昂的生活成本、女性职业发展压力、教育资源紧张等深层次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生育率持续走低。对此,有专家指出,需从多方面着手提振生育信心,生育政策除了要解决“不敢生、不想生”的问题,还要重视“不能生”的问题。
人口总数连降两年,今年能否迎拐点?
近年来,中国出生人口数量持续走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23年末全国人口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连续两年负增长。
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比上年减少54万人,出生率为6.39‰,连续第七年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受政策激励、疫后生育意愿反弹和生肖龙年影响,有机构预测,2024年中国人口负增长可能稍缓和。育娲人口近日发布《中国人口形势报告》指出:2024年我国出生人口或迎小幅反弹。具体来看,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因素:一是政府为鼓励生育而出台的相关措施效果逐渐显现;二是疫情结束之后,不少家庭选择在2024年实现生育愿望;三是对特定年份的文化偏好,龙年带来“龙宝”热。
这一预计中的“小阳春”现象,无疑给近年来低迷的生育率增添一抹亮色。中国人口总数会否持续回升?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任远在接受奥一新闻采访时表示,从我国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看,“处于长期趋势性的人口负增长已是定局,但不排除在若干年份中会出现一些波动。”他认为:“2024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可能会出现反弹,这一点可以从2023年我国结婚人数的增长上看出来。”每年的结婚人数是第二年出生人口数量有效的参考指标。据民政部统计,2023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768.0万对,较上一年增长12.36%。
任远同时表示,考虑到当前我国每年的死亡人口数量仍在增长,因此2024年总人口数出现正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也在今年初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4年我国人口出生数应该会有一些向上的波动,但是要突破1000万的出生人口的量仍然是有难度的。”短暂的生育反弹解决不了长远问题,仍需要不断提振生育信心。
政企接力“出招”鼓励生育
现在的年轻人,为啥越来越不愿意生孩子了?随着二胎、三胎政策陆续放开,生育话题成为社会关注度高的焦点。记者采访多名网友发现,不少年轻人在生育问题会产生“犹豫不决、望而却步”甚至“想生又不敢生”的矛盾心理,其根源在于生育、养育、教育等各环节涉及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以及住房、教育、就业等压力。
事实上,自2021年5月“三胎生育政策”实施以来,为切实减轻家庭生育、养育负担,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国家和企业层面的行动一直未停止。
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推出20项具体措施落实生育支持政策,要求深入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完善和落实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为了鼓励生育,各地政府也纷纷启动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改工作,包括全面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保障女性就业权益、发放生育津贴和育儿补贴、加强住房保障支持、增设男性“陪产假”等。
除了各级政府,不少企业也加入到鼓励生育的队伍中来。据记者统计,自2021年以来,已有超过十家知名企业发布鼓励员工生育的举措。其中,包括携程集团、去哪儿、三七互娱、名创优品、绿城集团、大北农、侨银股份等多家公司。
携程员工和她的双胞胎女儿。受访者供图
“生孩子真发钱。”记者采访获悉,7月1日,携程公布生育补贴1周年成果:截至2024年6月30日,符合领取政策的员工共计541人,生育子女数量550人,其中含9对双胞胎,按照每生1孩补贴5万的政策,550位“程二代”新生儿将“喜提”2750万元的生育补贴现金,这笔钱会从今年起发放到孩子满5周岁。经初步测算,携程计划未来投入10亿元生育补贴,用于激励员工生育。
今年6月,三七互娱发布了“新生代计划”,计划拿出超千万元,为符合条件的在职员工提供生育福利,打造“生育友好型”企业。具体来看,这笔预算将为司龄满2年的正式在职员工提供每胎2万元的资助支持,以减轻大家在生育方面的压力。对于“同胎多孩”的情况,每多一个孩子,基金的金额将增加1万元,以此类推。累计叠加的方式,能够让多孩家庭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切实缓解抚养的经济负担。值得注意的是,这笔基金不仅惠及女性员工,男性员工同样也能享受。
生育政策还应重视“不能生”的问题
人口是一个复杂系统,生育支持政策涉及全社会的多个方面。除了“不想生”“不敢生”之外,高龄生育困难、不孕不育等导致的“不能生”亦是现阶段生育率处于较低水平的原因之一。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当前我国的不孕不育率达到了12%-18%,说明有相当数量家庭的生育意愿无法得到满足。”任远指出:“特别是随着育龄妇女的平均年龄提高,以及大龄妇女怀孕生育比例的提高,不孕不育、及如何安全生育的问题就更加突出。”
想生娃却怀不上,成为不少育龄家庭的困扰。如何解决“不能生”的问题?任远建议:“我们的卫生和健康政策需要加强辅助生殖医疗服务,提升辅助生殖的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水平,从而满足大龄人口的生育需求。”
据了解,辅助生殖是通过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等技术,让患不孕不育症或有家族遗传病的夫妇受孕并生下健康的胎儿,能有效解决有生育意愿的家庭“不能生”的困扰。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大多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曾经纷繁不一、“鱼龙混杂”的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与价格,让患者眼花缭乱、无从下手。规范整合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将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是医保政策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记者梳理发现,2023年7月1日起,北京将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正式纳入北京市医保,打响了辅助生殖迈入医保的“第一枪”。
随后,部分地方探索强化社保、医保(含生育保险)保障作用,内蒙古、广西、甘肃等4省份按程序分别将8项、9项、12项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
2024年7月1日起,江苏宣布将“胚胎培养”等13个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和椎管内分娩镇痛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人口问题始终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只有准确把握人口形势,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人口发展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任远表示:针对“不想生”的思想观念,需要构造更加幸福和繁荣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秩序,带动以生命和情感为基础的生育文化建设,并因此提高人们对生育孩子的动机和意愿;针对“不敢生”的行为决策,需要通过完善生育配套的社会政策,来减少对生育的经济限制、社会限制和制度限制,提高家庭生活福祉,形成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针对“不能生”的生育实现,需要通过生育力的保存和支持,帮助女性和男性实现未能满足的怀孕和生育,以及实现高质量的怀孕和生育。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管玉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