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鸡45天就出栏上市,是什么概念?究竟在这种“速成”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秘书长马闯在接受《中国企业报·中国食品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20世纪70年代,一只鸡从孵化长到1.5公斤,需要经过60天,而今天,很多发达国家,从0到2.0甚至2.8公斤也只需要45天的时间。 45天出栏是科学的选择 面对过去的“生化鸡”、当下的“速成鸡”等问题,马闯表示,现在中国规模化生产的肉鸡主要为白羽肉鸡,该品种的育种始于20世纪初,随着对鸡的体型外貌等性状进行个体选择、自闭产蛋箱的发明以及杂种优势的体现,杂交鸡迅速取代了纯系繁育鸡,成为商品鸡生产的主流。 中国家禽协会会长李景辉将这种变化归结为生物科技进步为全世界带来的福祉。李景辉认为,白羽肉鸡同杂交水稻一样,都是现代科技的成果,如果不是国家的大力宣传,杂交水稻的今天是不是也会面对白羽肉鸡一样的质疑。李景辉补充说,随着现代遗传、育种,营养、管理等科技成果不断转换,大米的产量增加了3到4倍,猪的出栏时间从一年缩短到4个月,蛋鸡的年产蛋量从100个增加到360多个。这样的科技成果使全球70亿人能够吃饱吃好,但是却很少被消费者所了解到。
记者了解到,白羽肉鸡进入中国之初又被称为“肉用仔鸡”,在国际上又被称为“块大型或快大型”肉鸡,同中国传统的土鸡相比,具备生长周期大大缩短,有成熟快出肉多等特点。它的出栏时间主要由饲养效率决定,按照中国现阶段的养殖情况,当养殖到2公斤以上时效率最高,因此在45天出栏是科学的选择。李景辉介绍到,在欧盟,因为当地消费者的口味不同,通常在30到32天就会出栏,所以,现在我们吃到的还算不上“速成鸡”。 胡乱添加莫须有 此次事件,除了“45天”这个时间,所谓的“饲料毒死苍蝇”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谈到这个话题,两位专家都表示,近年来,国家对饲料、添加剂的管理越来越严格,无论是养殖企业还是饲料生产企业都禁止使用农业部公布的《饲料原料目录》、《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饲料药物添加剂品种目录》之外的任何物质以及农业部明令禁用的物质生产饲料。说得普通一点,现在不是要求企业不能使用什么,而是企业只能使用主管部门允许使用的原料。只要合法、规范生产的企业,在这个方面都是可以让消费者放心的。 2010年11月9日至2011年1月23日,中国畜牧业协会特别委托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对中国快大型白羽肉鸡产品抽样进行关于激素含量的定性、定量的全面检测工作。
各项检测结果均以科学数据证明:鸡肉不含激素,社会上对鸡肉中含有激素的担心是没有根据的。 谈到白羽肉鸡的安全性,李景辉用了几个“最”来形容中国的肉鸡行业。同其他畜禽产品相比,肉鸡产业的产业化程度最高,规范化程度最高,出厂前后检测的最严格。即使在全世界范围呢,肉鸡产业都是畜牧行业中的典范。马闯解释说,从白羽肉鸡规模化生产开始,就紧密依托于配合饲料和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发展。同其他畜禽产品相比,舍饲的肉鸡全程都处在与外界隔离的环境中,从孵化到屠宰全程可实现“人管理设备,设备养鸡”,机械化程度高,发展完善。因此,与其他动物产品相比,肉鸡的安全性是最高的。 在采访过程中,马闯和李景辉也希望,新闻媒体在进行舆论监督的同时,对于农业、畜牧业的报道应该更加实事求是,例如此次事件中出现的“饲料毒死苍蝇”、“鸡场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味道”等说法,都是缺乏专业知识或者不负责任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